暖棚制作要求
冬暖棚也叫单坡面日光温室,总体要求是在冬季最大限度地透过、吸收、利用太阳光线,以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,而夜间又要最大限度的保温,并具有坚固耐用、抗风吹雪压、造价低且易于建造的棚型结构。
最大限度透光
即应最大限度的透光量,充分利用太阳光的热能。要想达到这一点,由以下4方面决定。
1.透光面角度 经各方面计算以25—30度为宜,在高度、高跨比、后坡面大小、仰角和建造等均适宜的条件下,角度越大越有利于透光。关于棚面,根据球形透光最好的原理,改为拱弧形,特别是接地的南坡,改立窗形为拱形,相对的加大了角度,增加了光的透射,又扩大了棚的空间,还有利于建造和通风。
2. 减少骨架遮荫 在整个建造过程中应考虑这一点。既要减少遮荫,又要易于建造,造价低。可进又以下2方面的改进:一是改细竹竿铁丝固定薄膜为粗竹竿支起薄膜,外用压膜线,里顶外压,将膜崩紧,可每亩棚减少5000余个孔眼透风滴水,既减少遮荫、有利保温,又便于通风;二是取消立柱,采用圆钢焊接拱梁或用菱镁土拱梁,东西每3米一拱梁代替立柱,形成琴弦,弦梁上用竹竿支撑,可解决骨架遮荫问题。
3. 合理采光面 采光面大,光线入射多,但采光面越大,散热也越多;后坡大,保温好,但白天易遮光,后坡的角度不应小于当地春分中午时太阳的高度角,
4. 薄腊的质量 以前用聚氯乙烯和聚乙烯膜,这两种膜上易结水珠,可减少透光率10%—20%,近几年试验聚氯乙烯无滴膜和多功能复合膜效果良好。对棚膜的要求是无滴,抗老化,透光率高,不易污染,拉力强等优点。
最大限度保温
即最大限度的减少热量流失,在建棚材料中以土坯,特别是麦秸草土坯最好,其次是土打墙、砖墙、木墙等;钢铁及混凝土保温性差。当然某些作物秸秆,特别是麦秸适当压实也较好。
1. 墙体 包括后墙及东西墙,墙厚度大,保温性能好,但墙太厚,成本高用工多,一般以80厘米厚为宜。关于后墙的高度,墙越高散热量越多,但考虑到开天窗、后坡仰角、加大棚内空间等因素,以1.8米最佳,墙若太矮,棚面斜度小,阳光入射量则小。墙后可堆土或堆作物秸秆保温。
2. 后坡 即后屋顶,其取材应着眼质轻、导热系数小的材料,一般用塑料薄膜或苇箔衬里,从坚固和保温着眼以高梁秸箔为最好,上面密排直径20厘米的玉米秸捆,其上再铺一层麦秸或稻草,填平压实,为防止雨雪下渗,可再盖一层塑料薄膜,膜上抹5—10厘米的麦秸泥,再覆一层黄土保温。当然后坡厚度大,保温好,但太厚了也不经济实用。
关于后坡的宽度,过窄保温不好,仰角小,影响棚面的坡度,但过宽,春分后和秋分前遮光多,影响坡下的阳光射进,对作物生长不利。
3. 透光面(棚面) 其保温好坏主要取决于透光面的宽度、材料以及夜间保温覆盖物的结构和厚薄。透明材料以无滴膜最好,不透明夜间保温覆盖已发展到多层,即贴棚面先盖数层牛皮纸做成的纸被,有保温兼保护棚面作用,纸被上盖 2层稻草帘或一厚蒲草席,上面再缝覆一层薄膜以防雨雪水。另外,草帘厚度不能小于5厘米,长短应在夜间放盖后盖住防寒沟为好。
4. 减少棚地和缝隙放热 棚地系指棚中土壤热量的散失,棚东、西、北3面有较厚土墙,散热不多,冬季还可堆积墙周作物秸秆保温,但南端紧接棚外的冻土层,为减少热量外传,应在棚南端沿棚根挖一深超过冻土厚(50厘米)、宽40厘米的防寒沟,沟内填充锯末、麦糠、粗炉渣等,上覆薄膜,可割断棚内热量外传。
缝隙指门、通风窗、通风口及任何缝孔。①冬暖棚的门不能从棚墙向外直开,应在北墙中部北侧或棚东西侧盖一工作间或小屋,进入工作间的门应和通入棚内门错开,棚内门还应再张挂棉帘或草帘,可彻底解决开门降温问题。②窗:开于北墙,一般4—5米一窗,距地面高1米,窗不要过大,一般高40厘米,宽50厘米。冬季应将其沿内外墙垒死,天暖需通风时再打开。⑧通风口:以“三大块,两条缝”棚顶薄膜覆盖为好,两膜相交不少于20厘米,两膜边缘要焊设拉绳,天冷时拉紧封严,天热时根据情况开启通风口。④缝隙:尽量减少管理时弄破薄膜,再是用新压膜线“里顶外压”固膜,可减少里外竹竿夹固膜法造成的众多孔眼。
5. 其他 严冬棚内可再挂覆天幕,也叫二道幕,白天拉下,夜间拉覆;棚内也可搭小拱棚或地膜;墙体底部可用石或砖砌,地基应夯实,内墙应泥平、压光或涂白;再是为防超低温天气,可每5间棚设一火炉及加温烟道,可临时升温救急。
上一篇
下一篇